大伙到街上一看,全懵了。哪儿有啥盛唐影子啊?满眼都是仿日本京都的木房子,服务员穿著和服,连房顶上的瓦片都从日本运过来,店里卖的也几乎是清一色日本货。这不是明摆着挂羊头卖狗肉吗?历史学者都说了,日本文化跟唐代文化差了上千年,硬往一块凑,看着就不伦不类。更有意思的是“小京都”这名字,京都当年都叫“小洛阳”,现在倒好,反过来借盛唐的名,这不就是文化认同乱了套嘛!
要说这争议的根儿,还得提大连的历史。都知道,1894年的旅顺大屠杀,多少同胞惨死;1905年到1945年,大连还遭了日本几十年殖民统治。“旅顺”这俩字,那是刻在民族骨头上的疼啊!偏偏就在风情街开业前一个月,还有个百万粉丝的网红在旅顺博物馆前跳日系宅舞,被央媒狠狠批了一顿。博物馆门口还挂着“拒绝不承认侵华历史的日本人入内”的牌子,这边却立起个“小京都”,网友能不火大吗?有人就问了:“要是以色列搞个德国风情街,全世界能答应吗?”
后来又传这街只让日本商户入驻,只卖日货,官方赶紧出来辟谣,说有糖画、唐装这些中国元素,以后还会引进多国商品。可大伙心里门儿清,之前开发商明明说要“打造日本商品基地”,连设计都找了松下这些日企,招商也盯着日资。这前后说的不是一回事,谁还信你有诚意啊?更让人琢磨的是,这项目2019年就被列为中日地方合作示范区的核心项目,政府还说它能“促进经贸合作”,可官方背书也没抚平大伙的心结,反而有人问:“这是要钱不要脸了?”
9月1号,开业才7天的风情街就宣布停业,说是“人流量大要优化业态”,谁都知道这是顺着民意来的。其实国内日式风情街不少,苏州淮海街、佛山一番街都成了网红打卡地,咋就大连这项目触了雷?关键是人家苏州淮海街是因为附近有日侨,慢慢自然形成的,大连这是凭空造了个“文化飞地”,没一点本地根基。专家王焯说得对,商业项目不能光想着赚钱,得尊重大伙的文化认同,不能消费民族情感。资本硬堆出来的异国风情,很容易让人觉得是“文化入侵”。
这事儿其实不光是大连一条街的问题,更是现在都得琢磨的事儿:全球化时代,咋保持文化自信?年轻人喜欢日本动漫、设计,这没毛病,可弄个风情街就生搬硬套人家的东西,最后只能让人审美疲劳,逛完心里空落落的。老话说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要学的是人家的好点子,比如日式庭院的自然美,再结合唐代建筑的大气磅礴,好好融合出自己的东西,那才叫真本事。真正自信的文化,从来不怕交流,但交流不是忘了自己是谁。
现在大连那“盛唐・小京都”的招牌早蒙尘了,可这事儿留下的问题还在:建街区,是只想弄个卖货的地方,还是想给城市留个有灵魂的地儿?追异国风情的时候,是真喜欢人家的文化,还是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了?一座城市的魅力,从来不是靠模仿别人,而是靠讲好自己的事。
大伙想想,要是以后再遇到这种商业项目,该咋平衡开放和尊严?是该多想想历史,还是只看眼前的利益?你们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想法,评论区里聊聊,也听听大伙的主意!
配资手机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