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先问问大家:
你想让奶奶帮着带娃,还是想让姥姥带娃呢?
可能关于这个问题,只要是妈妈这个角色,大多都倾向于自己的娘家人。
毕竟,姥姥带娃,宝妈妈们乐得轻松不说,而且跟自己母亲说话,能够直来直去,丝毫不用担忧婆媳相处的问题。
就像我的高中同学娜娜,当初也是抱着这样的美好初衷。
从大宝出生,就一直让孩子姥姥帮着照顾。
直到二宝1岁多那年,一件事情的发生,让她改变了想法。
也让她说出了那句“如果可以,别让姥姥带娃”的懊悔且自责的话。
到底怎么回事呢,咱们一起了解一下。
01.“如果可以,别让姥姥带娃”展开剩余87%娜娜刚怀上大宝那会儿,天天就琢磨着等孩子出生,就得让姥姥来带。
一来公婆确实身体不大好,二来有娘家妈助阵,确实能省心不少。
后来大宝出生,娜娜妈妈为了给女儿女婿带娃,特意办理了内退。
早早退休,专门从老家赶到城里,开启了带娃生涯。
自从有了娘家妈的鼎力帮忙,娜娜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。
刚开始那几年,她在家休养,完全当起了“甩手掌柜”。
孩子有啥事,第一时间就会交给妈妈处理。
再往后,又生了二宝,等到二宝半岁大的时候,她重新步入职场。
因为后方稳定,她的事业也做的风生水起。
看起来,一切都朝着当初娜娜期待的那样发展。
可是,二宝1岁多那年,一件事情的发生,却让娜娜意识到“姥姥带娃”有多么不易和心酸。
也让她终于明白,比起妈妈默默无私的奉献,她对妈妈的关怀和孝心,简直少的可怜。
那是北方的冬天,刚下过雪,路上滑的厉害。
娜娜妈妈怀里抱着二宝,去幼儿园里接大宝放学。
谁知雪天路滑,一不小心摔了个人仰马翻。
老人家为了护住怀里的孩子,在摔倒的一瞬间,把重心朝自己方向倾斜重重倒下。
而抱着的二宝,仅仅胳膊肘处有一点擦伤。
事情发生后,娜娜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。
看到孩子受伤,冲着母亲就脱口而出道:“下雪了路滑,你就走慢点啊,这孩子万一摔个好歹,你说你这不是一天帮倒忙嘛……”
后来,娜娜带着二宝去医院做进一步处理,而孩子姥姥带着大宝先行回家。
等娜娜带着二宝回到家时,天已经黑了。
她一进门打开灯,发现桌上摆着自己爱吃的饺子,而母亲已经倚靠在沙发上睡着了。
她凑近一看突然发现,母亲的膝盖处,渗出了一大片血渍。
这一下,娜娜眼眶里噙满了泪水,布满了悔恨和歉疚。
也许是感觉到动静,娜娜妈妈也醒了过来。
看到女儿时,她眼里的疲惫仍未消退,却温柔的说:“饿了吧,做了你爱吃的饺子,等我给你热热”。
听见妈妈的话,娜娜再也控制不住情绪,一把抱住了母亲,久久难以平静。
提起这些事,娜娜每次都会说:
姥姥带娃,有着太多难以言说的委屈。
她们不是没脾气,只是为自己的女儿,忍下了一切,甘愿做那个有苦也往肚里咽的人。
也正因如此,她才说出了“如果可以,别让姥姥带娃”的这句话。
02.姥姥带娃的3点难处网上有句话是:
姥姥带娃,心疼的是闺女,成全的是女婿,稳定的是一个家啊。
可问题是,在这些付出和奉献的背后,却饱含着姥姥带娃的艰难与苦涩。
甚至还有一些我们年轻人可能从未察觉的难处。
①要忍受背井离乡的孤苦
比起很多爷爷奶奶,姥姥需要背井离乡、帮忙带娃的概率,明显更高。
可问题是,很多老人几乎没怎么出过远门,一进城里,两眼一抹黑。
再加上对电子设备以及交通路线的不熟悉,常常将她们可活动的范围,控制在两点一线上。
不是呆在家里陪孩子、做家务,就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。
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:
当姥姥们踏入女儿所在城市的那一刻,她们就与熟悉的世界彻底割裂了。
从此,要饱受人生地不熟的孤苦,忍耐与老伴分离的煎熬,过着拘谨又受累的生活。
②姥姥带娃,往往是高危职业
为什么会这么说呢?
原因很简单,若是爷爷奶奶帮着带娃,可能宝妈们就算有什么不满,也不会直截了当的批评和指责,或者说一些难听话。
可轮到姥姥,在这一点上,就几乎无所顾忌。
比如,孩子稍有磕碰、生病,姥姥承受的目光压力,就远超旁人。
比如,姥姥带娃,宝妈妈常常会有恃无恐,想当“甩手掌柜”就当甩手掌柜,根本不考虑婆媳矛盾那些事。
再比如,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,姥姥去女儿女婿家带娃,总会下意识觉得自己是“客人”,从而在言谈举止上都不会太过自在。
在照顾孩子的时候,也会更加精细小心,生怕出现一点意外。
试想想,在如此繁多且复杂因素的影响下,姥姥带娃,可不就是“高危职业”吗?
③姥姥带娃,有苦得往肚里咽
有人说:
姥姥的爱,厚重如山,有时却也常常“沉默如迷”。
就像娜娜的妈妈,明明自己摔的更严重,却一直忍着不说。
还有的姥姥,明明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,却还是不断的说着“没事”。
除此之外,像是育儿观念的冲突、生活习惯的差异,都有可能引发女儿女婿的不满。
可是她们却从未因为委屈和难过,就丢下孩子不管不顾的离开。
而之所以会如此,之前央视的一档纪录片《姥姥》,也许会告诉我们原因。
在纪录片中,大多数姥姥被问及为啥给女儿女婿带娃时,她们都说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:心疼闺女。
还有一位姥姥,被采访时,冲着镜头说道:
自己帮着女儿女婿带娃很久了,可是女婿从没喊过自己一句妈。
她说自己现在想开了,默默无闻,做个无名英雄挺好的。
只是,她眼里的落寞和难过,却扎向了每一个人,让人不禁心疼。
其实,当我们理解了那份背井离乡的孤苦,看清了姥姥处在“高危位置”的谨慎小心,读懂了所有咽下去的委屈与疲惫,才会真正明白:
别让姥姥带娃,并非是一句冷漠之言,而是一声迟来的心疼与警醒。
要知道,在隔代养育的温情背后,姥姥们正经历一场无人知晓的无声迁徙。
她们把乡音埋在行囊深处,将思念嚼碎了咽下,只为用苍老身躯撑起女儿生活的晴空。
这份爱,太过伟大和厚重。
所以,作为年轻人的我们,要多分担一些家务,多一些暖心关怀,给姥姥留一点喘息的空间。
而这,才是对那份倾其所有的爱,最该有的温柔回应。
大家说,对吗?
发布于:陕西省配资手机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